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山与海之间,连着斩不断的健康情缘。
日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上,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上海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由援藏干部4人、医学专家20人共同组成,他们在西藏日喀则帮扶开展临床新技术36项,将最先进的技术理念根植于高原,为西藏百姓的健康贡献一份沉甸甸的“上海力量”。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近他们,聆听在高原当“白衣战士”的点滴。
他挽救别人的父亲,返沪送别自己的父亲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怎么援?作为上海第八批的队长,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发展处处长王庆华才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实地考察,一返沪休息,就走访十几家对口支援医院,通过详尽的专题调研心中有谱:综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情况,组织制定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规划。规划顺势联动上海对口支援的江孜、亚东、定日、拉孜、萨迦等五县发展定位,实现学科融合,发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龙头作用”,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让更多西藏百姓从中获益。
重病人实在太多了!
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李锋主任医师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时,他由衷感到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李锋原定于2021年进藏,体检都做完临时又换了人。次年,他主动报名成为“第八批”的一员。
李锋主任医师(左2)带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团队进行病房疑难病例查房。
“当地需要会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手术(又称套扎)的医生,我恰好专长是这个。”他解释,“西藏百姓因喝酒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很多,肝硬化极易导致大出血死亡,临床亟需熟练操作套扎的专家。”
节假日后,消化科病房一下子住满了,收进来的都是重病人,李锋带领团队戴着厚厚的口罩持续查房4-5个小时,当地医生快吃不消了,上海专家还在坚持。
65岁的老伯因肝硬化静脉曲张、重度胰腺炎命悬一线,血红蛋白拼命往下跌。半夜里,李锋收到求救电话,他赶往医院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娴熟完成了手术,一条鲜活的生命救了回来。出院时,老伯当军人的儿子为“救命恩人”送上洁白哈达,恭恭敬敬敬了个军礼。李锋告诉记者,“我很感动!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却能挽救一个家庭,值了!”
救了别人父亲的李锋,却在援藏期间埋下心中的痛。援藏期间,在沪老父亲病情突然加重,家里人瞒着他没有多说。直至年底休假,儿子赶了回来看到父亲最后一面。“不要告诉儿子,让他安心工作!”成为入党整50年的父亲对儿子的最后叮嘱。
几代“援藏人”坚守,填补多个诊疗空白
王庆华告诉记者,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对标高水平“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上海还充分发挥“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的作用,前后方联动,推进“以院包科”,近三年建设13个临床重点学科诊疗中心。
“我是我们科室派出援藏的第三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王义辉副主任医师说,“一代代上海‘急诊人’从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到科研项目支持,最终为这里奠定了扎实的急诊基础。”据悉,2023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重点专科。
王义辉副主任医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看片子。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硬件设备、设施空间等相对有限,人才也不是特别充足,如此艰苦条件下,上海医生竭尽所能开展工作。“许多患者的就医意识很弱,高原肺水肿程度很重、肝脓肿拖到不能拖再来看病”,王义辉直言,“我们急诊翻班出来,就利用碎片的业余时间编辑科普书籍,再请西藏同行转化为藏语,把藏语科普成小册子分发到乡村,希望能给最基层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帮助。”
在日喀则的日子里,半夜出诊对上海医生如家常便饭。对上海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单怡俊副主任医师,同样如此。
单怡俊副主任医师筹建了日喀则首个儿童重症病房。
凌晨两点,电话又响了!送来的患儿已休克,一查原来是感染后发生的重度脱水,经历几小时抢救后,患儿转危为安,“很多内地看不到的病例,在这里经常遇到,例如包虫病、结核病等。”在单怡俊的帮助下,医院已筹建出首个儿童重症病房,并通过业务学习、教学查房、PBL模拟教学、临床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大幅提升了当地医生对儿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能力。“现在医生们已可熟练掌握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这些软硬件的到位,为西藏儿童筑起更坚固的健康保障。”单医生说。
“我们是‘白衣’军人,呵护一方百姓安康”
来自上海的援藏专家指导下,一系列技术空白被填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藏青疆地区首例充气式纵膈食管癌根治术、日喀则地区第一例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手术、日喀则市首例DSA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首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
援藏医生团队合影。
区域医疗中心技术提升之时,江孜、亚东、定日、拉孜、萨迦等五县也“水涨船高”。在亚东县中心医院,近三年已成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剖腹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61项。“看常见病不出县”正成为常态。
在拉孜县中心医院,近三年陆续增设泌尿科、全科,成立麻醉科、康复科、输血科……如今,中心急症转诊转院率较2021年下降50%以上,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喜马拉雅山脚下,国境线乃堆拉山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秦晓健主任医师与同行几次三番为保家卫国的解放军送医送药,他道出医生共同心声,“援藏医生就像‘白衣军人’一样,我们是种子,撒向祖国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结出果实,最终造福一方边疆百姓。”
红腾网,十大配资排行,世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