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介绍“十四五”时期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范俊安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近150亿元,惠及1000余家企业,进一步拓宽了科创企业融资渠道,让“知产”变“资产”。
\n“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知识产权要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知识产权金融对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他表示,知识产权金融主要包括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投融资等形态,是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主要从政策激励、平台搭建、产品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推进,持续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n在政策激励方面,把政策“集成起来”。知识产权、财政、科技、人行、金融监管等部门,立足银行不敢贷、企业不愿贷的痛点,相继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知识产权融资质物处置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可感可及的政策措施,从风险分担、政企协同、尽职免责、降低成本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促进银行更加积极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帮助轻资产的科创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支持。
\n在平台搭建方面,把服务“联通起来”。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件事”数字化服务场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色网点,集成企业融资“需求提交、银企对接、征信共享、价值评估、登记办理”等环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产品选择、融资需求提交,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站式融资需求对接、价值评估信息查询、质押登记办理等服务,用数字化的手段打造质押融资快速通道。目前,该数字化应用已经正式上线,从企业提交需求,到银行受理需求和对接,再到完成质押登记,实现全程无纸化线上办理。
\n在产品创新方面,让选择“多元起来”。通过探索“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线下产品,打造“渝知贷”产品矩阵,让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匹配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市级层面和两江新区先后成功发行两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16家科技型企业完成融资超过1.81亿元,通过证券化帮助更多企业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工具获得创新红利,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n原标题:权威发布|“十四五”重庆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近150亿元 惠及1000余家企业
红腾网,十大配资排行,世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